首页

调教视屏

时间:2025-05-23 09:55:51 作者:我国钻井技术获“数智”突破 “硬核”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浏览量:98509

  中新网苏州10月23日电(冯玲玲)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22日至23日在苏州举行。会上对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89项获奖工程进行表彰,首发了《中国大百科全书(第三版)·土木工程》。

  据介绍,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是中国科学文化领域一部重要的基础性、标志性、创新性著作。土木工程学科作为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(第三版)的重要组成部分,该书的编纂对构建中华民族优秀文明、提升国家科技文化实力、普及学科知识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在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上,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工程、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、北京市CBD核心区中信大厦等89项代表性工程获奖。

  建筑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,住房建筑关系民生福祉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晖在会上表示,要强化工程建设科技创新,下力气建设绿色、低碳、智能、安全的“好房子”。打造住房领域新赛道,突破和推广一批建设好房子的关键技术,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舒适、用得安全方便。

  王晖强调,要加快发展建筑领域新质生产力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开展学科融合研究,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集聚,提升全要素生产率。充分发挥人才作用,引导建筑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密切合作,继续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人才交流平台,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易军表示,大会以致力于让人民群众能够居住到绿色、低碳、智能、安全的好房子为基本出发点,积极推动大土木领域高质量发展,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,以中国建造持续提升中国形象。

  近年来,国家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。在智能建造的背景下,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传统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,也使其迎来重重挑战。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土木工程学科主编钱七虎指出,当下传统建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。要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智能建造,即加快大数据、云计算、5G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建造全过程、全要素的深度融合,实现土木工程建造和健康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。

  此次大会围绕“土木工程融合创新发展”的主题,以特邀报告、主旨论坛、专题研讨等方式,分享最新研究成果、探讨技术创新、展望未来趋势。会上还举行了《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报告》发布仪式、《智能建造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意向协议》签约仪式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,印发了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发展五年规划(2024-2028年)》。(完) 【编辑:张子怡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获刑十六年六个月 郑俊康受贿、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

从伊万上任伊始的表态,以及近期国足教练组考察球员的情况来看,即将于5月底展开的新一期国足集训肯定会征调一定数量的新人。在近期考察工作期间,国足外籍教练团队已经关注到多名在联赛中表现出色的球员。除了像张稀哲这样的国足老臣外,还有像申花徐皓阳、国安何宇鹏这样的年轻新人。

第四届“天后宫妈祖巡安盛会”在澳大利亚悉尼卡市举行

2023年7月14日,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就“深刻领悟‘两个确立’的决定性意义,以实际行动把‘两个维护’落到实处”举行集体学习。

文明的坐标丨体量最大玉龙现身“玉龙故乡”

她建议,举办不同形式、不同主题的传播活动,通过展览展示、互动体验、巡讲直播、文化作品征集、知识大赛等多种形式传播,或者开展中医药专题文艺创作,推出一批针对不同受众的中医药文化产品,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内涵的中医药题材纪录片、动漫、短视频等文艺作品,讲好中医药故事。(完)

思想引领丨两会上,总书记这样擘画“美丽中国”

央视网消息:进入暑期,铁路客流量持续高位,国铁集团充分发挥兰张高铁兰武段、池黄高铁、防东铁路等多条新线的增量作用,加大运力投入、优化客运供给。

欧洲学者:两会是观察中国的窗口 世界与中国携手共进丨两会·世界观

2019年,潭头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万元,2023年却达到350多万元,这是如何实现的?谈及这场“华丽转身”,孙观发满怀感激地说:“这是总书记的嘱托,给了我们村大转变的信心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